2017年9月,国家质检总局在其官方网站上发布了《关于2017年净水器产品质量国家监督专项抽查情况的通报》,同时还公示了“2017年净水器产品质量国家监督专项抽查产品及其生产企业名单”以及“净水器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连续两次抽查不合格企业名单”。
抽查结果显示,目前市售净水器产品存在的主要质量问题有:
(一)整机卫生安全不符合标准要求。主要原因是部分生产企业使用了卫生安全不达标的与水接触材料及部件,产品说明书中缺失对净水器冲洗的时间、水量等关键信息。
(二)总净水量不符合标准要求。主要原因是部分生产企业使用了低质量的水处理滤芯,导致在企业标称的总净水量范围内,净水器的出水水质和对污染物(重金属、有机物和微生物等)的去除效果不达标。
(三)电源线连接和外部软线不符合标准要求。主要原因是部分生产企业使用的电源线截面积达不到标准要求。长时间过载使用将会导致线体发热、绝缘皮老化开裂,产生漏电等事故隐患。
(四)输入功率和电流不符合标准要求。主要原因是部分生产企业虚标产品额定功率。如果消费者使用的电源插座容量过小,插座容量不能满足使用要求,将会造成发热等过载现象。
笔者了解到,在最近三年的国家抽查中,净水器行业的产品质量合格率均没有超过70%。放眼整个净水器行业,加上大量没有被纳入抽查体系,没有正规工厂只是手工作坊的净水器厂家数量,这个70%的合格率还算是“体面”的数据。这不足七成的合格率折射出净水行业的问题:一个不重视产品质量、不注重用户利益的行业,拿什么赢得用户的持续信任,凭什么要求用户可以将其列入家庭必需品?
这表明,净水行业整体的产品制造能力不高,还有漫长的道路要走,需要进一步提升制造水平和工艺;当前整个净水行业还处在一个野蛮式生长阶段,大量不重视产品质量的投机者仍然横行霸道,产业洗牌还在持续上演;企业对于产品质量重要性认识不足,消费者对于净水器企业和产品的信任度更不高。
净水器上游配件市场存在的问题
据蓝巢国际研究院数据显示:2017年上半年,整个净水市场脱盐膜组件的出货量在2545万支,其中内销占比达到68%,出口占比32%;整体家用增压泵市场出货量在1089万支,其中内销量在955万支,出口量为134万支;活性炭组件总体出货量在6700万支。与第三方数据公司的净水器市场零售数据相比,净水行业配件市场投放量远远高于净水器零售数据。
从净水器的上游配件市场销量来看,净水器市场的潜力巨大。然而,上游配件市场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大量企业对上游原材料的质量缺乏监管和检测,进料之后直接就上流水线,无法控制零部件质量更无法保障整机质量;此外,产品生产一致性和标准化差,很多产品滤芯没有型号、编号、生产企业等标识,特别是更换滤芯时没有参考依据。这些企业只顾自己方便,完全不顾消费者的使用安全。
净水器厂商存在的问题
第一,很多净水器厂商都知道净水器加盟市场前景广阔、商业空间巨大,都希望从中分一杯羹,捞一票、赚一笔。却不管什么国家标准、产品安全和用户利益,眼里只有自己能不能赚到钱,卖多少货。对于行业和个人来说,都是在“昧着良心做事”。
第二,大量净水器厂商产品质量意识淡薄,没有企业的社会责任和担当,。长期以来通过造假、忽悠、炒作等手段,忽悠市场商家和消费者,缺乏最基本的商业道德。
第三,长期以来,国内净水器行业存在着一种“歪风邪气”,不少厂商期待着靠“坑蒙拐骗”操作市场,通过大量的“会议营销、会展营销”忽悠商家合作,通过恐吓式、欺诈式、忽悠式手段吸引消费者购买,甚至一度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
透过现状,我们可以看到“净水器为何迟迟不能在消费市场彻底引爆”的症结所在。责任不在市场和用户,最大的症结在于净水器企业。
笔者并非净水行业的“资深专家”,但是在长时间接触这个行业之后,还是发现了很多不良现象。比如,谩骂、侮辱、诋毁其他品牌的行为;同质化产品恶性竞争;有自主技术和品牌企业被侵权现象;低价竞争等行为,严重伤害了这个行业的良性、健康发展。
笔者认为,净水器企业应该沉下心来去思考——提升产品的质量、发扬“匠心精神”、不断创新、解决消费者消费痛点问题……企业,不应只谋取眼前利益,更应注重产品质量、售后服务,让用户对净水器多一份信任,让这个行业方能良性发展。